目標

能力建構為氣候變遷調適工作之基礎,透過落實具整體性及綜效之作為,除可有效提升國家整體因應氣候變遷基礎能力,各項調適議題之推動更能藉此受益,將綜合效益最大化。本方案延續「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計畫(102-106年)」階段成果,將持續完善法規策略、科學研究、金融財務及教育宣導等機制,完善氣候變遷調適根基,推動策略摘述如下:

  1. 推動法規與政策轉型

    檢視既有法規及政策,納入因應氣候變遷因子,作為未來相關氣候變遷調適工作依法行政之依據,整合各機關力量,共同推動國家氣候變遷調適工作。

  2. 促進財政與金融措施

    因應氣候變遷調適需求,強化政府財政能量,配合政策需求推動財政健全與綠色金融措施,藉由多元籌措財源,縮減歲入歲出差短,控管年度舉債額度,預留可供政府支應緊急重大支出所需財源,使財政負擔公平及有效利用公共資源,並配合機關需求,鼓勵產品與服務開發。

  3. 完備科學研究、資訊與知識

    參酌國內外科研發展及趨勢,持續更新未來氣候變遷推估資訊進行本土化,進一步考量跨領域及跨部門之整合,逐步強化科研與政策之連結,促進知識加值應用,推動風險溝通。

  4. 落實教育、宣導及人才培育

    延續氣候變遷調適教材編撰、相關議題納入我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之階段成果,進一步整合社區宣導及全民教育資源,將氣候變遷調適融入一般生活概念,讓全民具備氣候變遷調適基礎知能,落實資訊對等及溝通協調,以凝聚全民推動氣候變遷調適之共識。

  5. 發展氣候變遷新興產業

    掌握國際間調適前瞻趨勢發展,整合各機關能量與資源,提出符合國家未來發展方向之配套措施,推動氣候服務等新興產業,創造投資誘因,建構氣候變遷調適公私合作夥伴關係。

  6. 提升區域調適量能

    連結國家災害防救策略規劃及國土安全監測,並扣接臺灣永續發展目標,針對我國不同區域性之潛在衝擊與風險,賡續推動前期高風險地區調適計畫,落實跨部門整合工作。

  7. 強化地方調適作為

    建構多層級溝通及協作機制,延續各地方政府調適成果與作為,接軌國際永續、韌性及調適等城市策略與指標,整合現有資源推動具在地特色之策略與計畫,共同建構低碳永續家園。

策略與措施

  • 能力建構領域行動計畫

    • 氣候變遷調適相關法規及制度研議規劃
    • 2050國土空間前瞻願景─氣候變遷前瞻趨勢規劃
    • 強化因應氣候變遷財政能量
    • 促進氣候變遷調適規費徵收之公平及效率
    • 加強綠能融資金融人才培育
    • 發展綠色債券
    • 配合研議發展適切保險商品滿足多元需求
    • 台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計畫
    • 建立溫室氣體調查技術開發計畫
    • 氣候變遷教育推動計畫
    • 部落防災、安居交流座談會、原鄉地區傳統遺址及生態資源維護計畫
    • 推動氣候變遷調適全民教育
    • 製造業氣候變遷調適認知推廣與環境建構
    • 提升民眾氣候變遷健康識能宣導計畫
    • 規劃推動我國氣候變遷調適評估及國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