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總體衝擊與挑戰
(一)氣溫上升與降雨型態改變
氣溫上升與降雨型態改變,造成河川流量與地下水補注量改變,豐水期與枯水期的水量差異增加,使水庫供水能力下降,進而影響到水資源供應的穩定性。亦會造成自然生態環境變遷、物種滅絕、生物多樣性下降、稀有性或局部分布的物種受到衝擊。
另由於農業生產對於氣溫變化與水資源供給的穩定性非常敏感,故其亦會威脅糧食安全,加上臺灣依賴進口糧食的程度日益升高,糧食安全亦會因國外地區的農業受氣候變遷衝擊而受到連帶影響。
而氣溫上升會引發病媒散佈,升高傳染性疾病流行的可能;尤其在水資源供給不穩定的狀況下,可能使疫病發生的機率升高,加重公共衛生與醫療體系的負擔。降雨型態變化與氣溫升高也會引發產業經濟與能源供給的衝擊。例如降水量變化導致旱災或洪澇災害造成產業的嚴重損失,或因氣溫上升導致空調系統裝置與操作成本及節約能源投資增加,以及極端天氣事件威脅位於地質災害敏感地區及洪泛區範圍內的電力、油氣供應設施之安全度,而影響能源供給的穩定性。
(二)極端天氣事件發生的強度與頻率升高
氣候變遷造成極端天氣事件發生的機率與強度升高,除使颱風、暴雨引發的洪患與山坡地的地質災害更為頻繁,另中小雨減少使得旱災機率提高。臺灣原本就易受颱風、暴雨襲擊,又因地形因素與地質脆弱,山區地質不穩定,經常發生山坡地地質災害如土石崩落、土石流、地滑等現象;在平原與沿海地勢低窪地區則易發生淹水問題。而過去不當的發展型態所導致土地資源超限使用,減少透水與蓄水面積等問題,使天然災害發生時,損害程度升高。
(三)極端天氣事件發生的強度與頻率升高
全球升溫,冰山溶解會引起海平面上升,導致海岸土地淹沒、海岸侵蝕及海岸線後退,造成國土流失。海平面上升使沿海地區受海水入侵或暴潮的威脅升高,沿海地區居民與產業發展往地勢高處遷徙。由於海平面上升引發的海水入侵及海岸災害,與沿海土地資源使用有密切關係,使得沿海與低窪地區之土地使用型態必須調整,尤其是重要港口、工業區、聚落等。此外,氣溫上升、海水入侵、災害威脅、水資源短缺等衝擊,都將成為臺灣城鄉發展與運作的重要限制。
二、各調適領域衝擊與挑戰
雖然氣候變遷對臺灣的衝擊仍有待進一步的科學證據釐清,但以臺灣的地理特性與社會條件而言,面對氣溫上升與降雨型態大幅度改變,可能造成各調適領域的衝擊,包括:颱風、暴雨影響較為顯著的洪災與坡地災害;遭受各種災害破壞的維生基礎設施;水資源的調度越趨困難;土地的環境脆弱與敏感度相對提高;海平面上升造成國土流失;能源供給與產業管理風險增加;糧食安全受到威脅以及生物多樣性的流失;傳染性疾病流行風險升高等,均不可忽視其嚴重性。